会计差错到底是因工作人员素质、能力或是认知偏差造成的,还是由主观存在造假意图导致的,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。笔者建议,对于财务数据增减幅度超过20%的会计差错,除了应该对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人员予以处罚外,作为中介的会计和审计人员同样也应承担相应责任。此外,对上市公司及董事长也需严厉问责。如果涉嫌严重财务造假的情形,建议启动强制退市程序。此外,因会计差错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的,上市公司还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。 “会计差错”及更正早已成为上市公司惯用伎俩,每年都会有很多A股上市公司披露类似公告,对前期财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。在“会计差错”的背后,往往存在财务造假的可能,最典型的案例是上海物贸。2008年至2011年间,上海物贸通过“连续造假”的方式,累计虚增利润2.66亿元,并将这4年隐瞒的所有亏损集中体现在2012年年报中,导致上海物贸出现“连续5年财务造假”的状况。但如果上海物贸在2008年至2011年期间客观真实地披露年报,该上市公司将因“连续四年亏损”而被强制退市。靠造假,上海物贸成功规避了退市风险。
康美药业的299.44亿元货币资金“不翼而飞”,到底是属于偶然的“会计差错”,还是属于必然的财务造假?这还需要看证监会立案调查的结果出来后才能认定。长久以来,上市公司出现的“会计差错”大多是在上市公司披露更正公告后,由沪深交易所谴责一下了事。近年来,不但上市公司涉及“会计差错”的事件越来越多,涉及金额也越来越大,监管部门也在逐渐加大重视程度。 客观上,上市公司频繁出现“会计差错”,一方面是上市公司不重视定期报告披露内容真实性的表现;另一方面,也与违法违规成本太低、监管部门对事中监管力度不够有关,导致很多上市公司堂而皇之地将“会计差错”当成了信息披露造假的“护身符”。
4月29日晚,康美药业在发布2018年年报的同时,还公布了一份《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》,修正了2017年年报中的部分数据错误,导致康美药业299.44亿元货币资金“不翼而飞”,涉事资金如果以百元人民币折算,相当于300吨左右的重量。 会计差错到底是因工作人员素质、能力或是认知偏差造成的,还是由主观存在造假意图导致的,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。笔者建议,对于财务数据增减幅度超过20%的会计差错,除了应该对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人员予以处罚外,作为中介的会计和审计人员同样也应承担相应责任。此外,对上市公司及董事长也需严厉问责。如果涉嫌严重财务造假的情形,建议启动强制退市程序。此外,因会计差错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的,上市公司还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。
会计差错到底是因工作人员素质、能力或是认知偏差造成的,还是由主观存在造假意图导致的,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。笔者建议,对于财务数据增减幅度超过20%的会计差错,除了应该对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人员予以处罚外,作为中介的会计和审计人员同样也应承担相应责任。此外,对上市公司及董事长也需严厉问责。如果涉嫌严重财务造假的情形,建议启动强制退市程序。此外,因会计差错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的,上市公司还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。
康美药业2017年年报虚增货币资金和利润,且金额巨大,已经涉嫌构成重大信息披露违法。根据《关于修改〈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〉的决定》,上交所应对该上市公司作出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的处罚。 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更正公告,康美药业在采购付款、工程款支付以及确认业务款项时的会计处理存在错误,且在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。经过更正后,康美药业2017年货币资金从341.51亿元变更为42.07亿元,差错更正累计影响金额达299.44亿元;存货从157.00亿元暴增至352.46亿元,差错更正累计影响金额达195.46亿元;基本每股收益从0.78元降至0.39元。这说明,在2017年度,康美药业不仅存在虚增300亿元货币资金的问题,还存在虚增利润的问题。
原标题:康美药业299亿不翼而飞 “会计差错”背锅冤不冤
康美药业的299.44亿元货币资金“不翼而飞”,到底是属于偶然的“会计差错”,还是属于必然的财务造假?这还需要看证监会立案调查的结果出来后才能认定。长久以来,上市公司出现的“会计差错”大多是在上市公司披露更正公告后,由沪深交易所谴责一下了事。近年来,不但上市公司涉及“会计差错”的事件越来越多,涉及金额也越来越大,监管部门也在逐渐加大重视程度。
4月29日晚,康美药业在发布2018年年报的同时,还公布了一份《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》,修正了2017年年报中的部分数据错误,导致康美药业299.44亿元货币资金“不翼而飞”,涉事资金如果以百元人民币折算,相当于300吨左右的重量。
曹中铭(财经评论人)
客观上,上市公司频繁出现“会计差错”,一方面是上市公司不重视定期报告披露内容真实性的表现;另一方面,也与违法违规成本太低、监管部门对事中监管力度不够有关,导致很多上市公司堂而皇之地将“会计差错”当成了信息披露造假的“护身符”。
“会计差错”及更正早已成为上市公司惯用伎俩,每年都会有很多A股上市公司披露类似公告,对前期财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。在“会计差错”的背后,往往存在财务造假的可能,最典型的案例是上海物贸。2008年至2011年间,上海物贸通过“连续造假”的方式,累计虚增利润2.66亿元,并将这4年隐瞒的所有亏损集中体现在2012年年报中,导致上海物贸出现“连续5年财务造假”的状况。但如果上海物贸在2008年至2011年期间客观真实地披露年报,该上市公司将因“连续四年亏损”而被强制退市。靠造假,上海物贸成功规避了退市风险。
曹中铭(财经评论人) 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更正公告,康美药业在采购付款、工程款支付以及确认业务款项时的会计处理存在错误,且在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。经过更正后,康美药业2017年货币资金从341.51亿元变更为42.07亿元,差错更正累计影响金额达299.44亿元;存货从157.00亿元暴增至352.46亿元,差错更正累计影响金额达195.46亿元;基本每股收益从0.78元降至0.39元。这说明,在2017年度,康美药业不仅存在虚增300亿元货币资金的问题,还存在虚增利润的问题。
原标题:康美药业299亿不翼而飞 “会计差错”背锅冤不冤 4月29日晚,康美药业在发布2018年年报的同时,还公布了一份《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》,修正了2017年年报中的部分数据错误,导致康美药业299.44亿元货币资金“不翼而飞”,涉事资金如果以百元人民币折算,相当于300吨左右的重量。
会计差错到底是因工作人员素质、能力或是认知偏差造成的,还是由主观存在造假意图导致的,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。笔者建议,对于财务数据增减幅度超过20%的会计差错,除了应该对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人员予以处罚外,作为中介的会计和审计人员同样也应承担相应责任。此外,对上市公司及董事长也需严厉问责。如果涉嫌严重财务造假的情形,建议启动强制退市程序。此外,因会计差错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的,上市公司还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。 会计差错到底是因工作人员素质、能力或是认知偏差造成的,还是由主观存在造假意图导致的,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。笔者建议,对于财务数据增减幅度超过20%的会计差错,除了应该对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人员予以处罚外,作为中介的会计和审计人员同样也应承担相应责任。此外,对上市公司及董事长也需严厉问责。如果涉嫌严重财务造假的情形,建议启动强制退市程序。此外,因会计差错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的,上市公司还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。
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更正公告,康美药业在采购付款、工程款支付以及确认业务款项时的会计处理存在错误,且在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。经过更正后,康美药业2017年货币资金从341.51亿元变更为42.07亿元,差错更正累计影响金额达299.44亿元;存货从157.00亿元暴增至352.46亿元,差错更正累计影响金额达195.46亿元;基本每股收益从0.78元降至0.39元。这说明,在2017年度,康美药业不仅存在虚增300亿元货币资金的问题,还存在虚增利润的问题。 康美药业的299.44亿元货币资金“不翼而飞”,到底是属于偶然的“会计差错”,还是属于必然的财务造假?这还需要看证监会立案调查的结果出来后才能认定。长久以来,上市公司出现的“会计差错”大多是在上市公司披露更正公告后,由沪深交易所谴责一下了事。近年来,不但上市公司涉及“会计差错”的事件越来越多,涉及金额也越来越大,监管部门也在逐渐加大重视程度。
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更正公告,康美药业在采购付款、工程款支付以及确认业务款项时的会计处理存在错误,且在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。经过更正后,康美药业2017年货币资金从341.51亿元变更为42.07亿元,差错更正累计影响金额达299.44亿元;存货从157.00亿元暴增至352.46亿元,差错更正累计影响金额达195.46亿元;基本每股收益从0.78元降至0.39元。这说明,在2017年度,康美药业不仅存在虚增300亿元货币资金的问题,还存在虚增利润的问题。 “会计差错”及更正早已成为上市公司惯用伎俩,每年都会有很多A股上市公司披露类似公告,对前期财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。在“会计差错”的背后,往往存在财务造假的可能,最典型的案例是上海物贸。2008年至2011年间,上海物贸通过“连续造假”的方式,累计虚增利润2.66亿元,并将这4年隐瞒的所有亏损集中体现在2012年年报中,导致上海物贸出现“连续5年财务造假”的状况。但如果上海物贸在2008年至2011年期间客观真实地披露年报,该上市公司将因“连续四年亏损”而被强制退市。靠造假,上海物贸成功规避了退市风险。
客观上,上市公司频繁出现“会计差错”,一方面是上市公司不重视定期报告披露内容真实性的表现;另一方面,也与违法违规成本太低、监管部门对事中监管力度不够有关,导致很多上市公司堂而皇之地将“会计差错”当成了信息披露造假的“护身符”。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,2018年12月28日,康美药业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。康美药业财务数据被质疑最多之处就是“大存大贷”问题。所谓“大存大贷”,是指企业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都非常高。这显然不符合商业逻辑,因为企业需要为此支付高额的财务费用,而账上却保留大量“闲置”现金。康美药业2018年半年报显示,其货币资金余额为399亿元,同时有息负债高达347亿元,在净资产中的占比分别高达119%和104%,呈现“双高”特征。
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更正公告,康美药业在采购付款、工程款支付以及确认业务款项时的会计处理存在错误,且在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。经过更正后,康美药业2017年货币资金从341.51亿元变更为42.07亿元,差错更正累计影响金额达299.44亿元;存货从157.00亿元暴增至352.46亿元,差错更正累计影响金额达195.46亿元;基本每股收益从0.78元降至0.39元。这说明,在2017年度,康美药业不仅存在虚增300亿元货币资金的问题,还存在虚增利润的问题。
4月29日晚,康美药业在发布2018年年报的同时,还公布了一份《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》,修正了2017年年报中的部分数据错误,导致康美药业299.44亿元货币资金“不翼而飞”,涉事资金如果以百元人民币折算,相当于300吨左右的重量。
康美药业2017年年报虚增货币资金和利润,且金额巨大,已经涉嫌构成重大信息披露违法。根据《关于修改〈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〉的决定》,上交所应对该上市公司作出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的处罚。
客观上,上市公司频繁出现“会计差错”,一方面是上市公司不重视定期报告披露内容真实性的表现;另一方面,也与违法违规成本太低、监管部门对事中监管力度不够有关,导致很多上市公司堂而皇之地将“会计差错”当成了信息披露造假的“护身符”。
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,2018年12月28日,康美药业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。康美药业财务数据被质疑最多之处就是“大存大贷”问题。所谓“大存大贷”,是指企业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都非常高。这显然不符合商业逻辑,因为企业需要为此支付高额的财务费用,而账上却保留大量“闲置”现金。康美药业2018年半年报显示,其货币资金余额为399亿元,同时有息负债高达347亿元,在净资产中的占比分别高达119%和104%,呈现“双高”特征。
4月29日晚,康美药业在发布2018年年报的同时,还公布了一份《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》,修正了2017年年报中的部分数据错误,导致康美药业299.44亿元货币资金“不翼而飞”,涉事资金如果以百元人民币折算,相当于300吨左右的重量。
原标题:康美药业299亿不翼而飞 “会计差错”背锅冤不冤
客观上,上市公司频繁出现“会计差错”,一方面是上市公司不重视定期报告披露内容真实性的表现;另一方面,也与违法违规成本太低、监管部门对事中监管力度不够有关,导致很多上市公司堂而皇之地将“会计差错”当成了信息披露造假的“护身符”。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,2018年12月28日,康美药业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。康美药业财务数据被质疑最多之处就是“大存大贷”问题。所谓“大存大贷”,是指企业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都非常高。这显然不符合商业逻辑,因为企业需要为此支付高额的财务费用,而账上却保留大量“闲置”现金。康美药业2018年半年报显示,其货币资金余额为399亿元,同时有息负债高达347亿元,在净资产中的占比分别高达119%和104%,呈现“双高”特征。